新闻资讯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孙世萍到访德和衡(上海)律师所开展交流

2025-11-12

  11月7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孙世萍一行到访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走访调研,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法治人才。德和衡(上海)联席执行主任、高级权益合伙人陈健民律师,高级联席合伙人、黑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法学院分会会长王思源律师,人力资源部主任卞婷婷参与接待并座谈交流。

  座谈中,孙世萍书记重点介绍了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办学80多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俄语专业被公认为“中国俄语教育高地”,化学、材料、工程三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该校法学学科曾在全国600余家法学学科中排名第21位,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孙世萍书记指出,学院充分发挥地缘特色,着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特别是在涉俄法律领域,开设了“法学+俄语”双学位班、中俄学院等特色项目,毕业生兼具扎实法学素养与熟练的俄语应用能力。她期望与德和衡(上海)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推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拓宽发展路径。

  陈健民律师介绍了德和衡(上海)的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他特别提到,涉外法律服务的拓展对具备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法学毕业生需求迫切。陈健民律师建议,学校可优先引导和推荐对上海发展有明确意向和较强能力的学生,以提高实习与就业的匹配成功率。

  孙世萍书记在交流中特别谈到,当前部分学生存在“自主意识有待加强”、“职业视野相对局限”的情况。她勉励法学学子不应局限于专业课本,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主动跳出“应试教育”的惯性,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和行业动态。

  陈健民律师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建议学校可通过组织更多校友经验分享、行业前沿论坛、跨地域交流访学等活动,以“眼见为实”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与职业规划意识。

  双方一致认为,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是人才输送的有效途径,更是协同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法治中国建设的长远举措。德和衡(上海)表示欢迎黑龙江大学学生前来实习、参访与交流,并将通过共建实训平台等方式,支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孙世萍书记也希望借助德和衡的高端平台,让黑龙江的孩子多一点自信,多一点视野,多一点选择,助力他们突破地域限制,在法律职业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

  此次交流不仅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对接上的一次务实探讨,更是法学教育与律师实务深度融合的起点。德和衡(上海)将积极为国内优秀青年法学学子搭建成长平台,为法治中国建设储备更多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