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平南县一动物园内,一名7岁小女孩与小老虎近距离互动时,被咬伤右腿。
女孩母亲冯女士介绍,当天下午,她带7岁的女儿到平南县雄森动物大世界游玩,并交钱让女儿参与“与小老虎近距离互动”项目。在严格遵循园区管理要求,并有饲养员陪同的情况下,冯女士的女儿触摸小老虎的可触碰部位,不料,这只据说只有三个月大的小老虎将孩子的右小腿咬伤。
事后,围绕孩子治疗费用,冯女士和动物园产生纠纷,于是报了警。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后续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冯女士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权。
9月4日,据平南县雄森动物大世界客服人员介绍,目前相关互动活动已经暂停,景区有关部门正与受伤游客方面就赔偿事宜协商沟通中。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7月21日,在辽宁大连也曾发生类似事情,据媒体报道,陈女士带孩子去狮虎园,体验摸幼虎项目(68元/4分钟),期间幼虎突然咬破孩子胳膊。出事后园方表示承担医药费加赔偿1000元,这也让陈女士无法接受。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而早在2010年,原国家林业局就曾发文,要求制止低俗广告、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虐待性表演、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各种不当行为。
那么,在上述事件中,园方与监护人责任该如何划分,《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新金融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常务副主任陈燕红对此进行了解答。
老虎的危险系数从来都不会因为其“个头娇小”、以温顺和“萌化”形象而大幅降低,专业的动物管理机构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一些园区依旧开设此类项目,可见其缺乏相应的风险预判能力。
动物非玩具,安全是底线。从“撸狐”“喂狮”到“摸虎”,各类野生动物互动项目近年来层出不穷。商家为追逐流量与利润,不断降低接触门槛,却常常将安全防护与动物福利抛诸脑后。此次幼虎伤人事件,当为全行业敲响警钟:野生动物绝非供人戏耍的“玩具”,商业变现绝不可逾越安全底线与法律红线。
陈燕红律师也提醒,野生动物看似温顺,但本能难以预测。请勿参与“零距离接触”项目,若发现违规动物展演,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安全观演,保持距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尊重生命。
来源:法治复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