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浩荡东流,2024年8月,北京德和衡(湘潭)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宁文旎溯江而上,从湘江之滨抵达巴渝腹地的重庆云阳县。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行程,她是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首批践行者。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炽热理想,也带着对未知乡土的一丝忐忑,她将在此开启为期一年的“扎根”之旅。这跨越千里的跋涉,不仅是她独立执业后的崭新步伐,更是一次将法律信仰深植中国乡土大地的生动实践,一场关于责任、成长与法治温度的深刻修行。
初识云阳:看见乡土中国的法治肌理
山城云阳,三峡库区移民重镇。这里层峦叠嶂,江风浩荡,也交织着发展转型中的复杂脉络。初抵此地,宁文旎便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新闻报道中的抽象数据,在这里化作了鲜活的面孔和沉重的现实:移民后续发展中留守儿童迷茫的眼神,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维权的艰辛,基层群众对法律知识既渴望又疏离的复杂心态……她坦言:“书本上的法条与山野间的现实,第一次如此猛烈地碰撞。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根基在基层,其复杂性与艰巨性远超想象,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血脉相连。”
宁文旎律师在云阳县司法局的留影:初来乍到,眼神中带着探索与坚定
一声“老师”:信任的重量与职业的叩问
“老师,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个事……”法律援助中心里,群众的一声声“老师”,曾让初到的宁文旎感到困惑。她总认真地纠正:“我是律师。”直到她融入这片土地,才读懂这声“老师”背后的千钧重量——在重庆方言里,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尊重与最深切的托付。云阳县人民法院电梯里那幅“学高为师,师从有道”的字画,此刻在她心中有了新的回响。法律援助律师,岂止是法律条文的解读者?他们更应是法治精神的布道者、困境中的守护者、值得信赖的“引路人”。群众交付的不仅是案件卷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对公平的期盼和对“老师”的信任。
云阳县人民法院电梯中的字画:“学高为师,师从有道”——这成为宁文旎理解职责的注脚
终止援助的背后:法援的温度与现实的无奈
在经办的多起工伤赔偿案中,一位受援人的选择深深触动了宁文旎。对方刚申请法律援助,次日却急切要求终止。执业生涯首次遭遇此况,宁文旎没有慌乱,而是冷静询问缘由。原来,就在她致电包工头核实情况的当晚,对方立即联系了受援人,承诺在原有远低于法定标准的赔偿额上,“破例”追加两万元。受援人丈夫仍在工地谋生,面对现实压力,选择了妥协。
“这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是生存的博弈。”宁文旎深知其中的维权困境与无奈。她耐心解释:工伤保险权益受法律刚性保护,企业无权克扣应由基金承担的部分;劳动仲裁才是争取公正的途径;仓促终止援助可能埋下隐患。然而,现实的沉重让受援人难以转身。宁文旎没有放弃,她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暂缓终止程序,待赔偿款实际到账后,再协助办理正式终止。这不仅是对程序的尊重,更是对受援人脆弱处境的体恤。
宁文旎律师在云阳县人民法院留影
关怀不止于案卷:超越职责的守护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此后的每个月,宁文旎都主动联系那位受援人,询问款项进展,提醒保留凭证,叮嘱维权要点。这份超越了案件代理关系的持续关怀,如同寒夜中的一点微光,默默温暖着一个无助的家庭。这正是扎根基层的法律援助工作者最动人的职业底色——他们用专业构筑正义的堤坝,更用心守护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个体,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在人间烟火中升腾起温度。
宁文旎律师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刑事辩护》主题普法宣讲
迷途少年归航:以法为盾,以爱为桨
让宁文旎揪心的,还有三位涉罪的“05后”少年。他们的人生轨迹本不相同,却都在懵懂与迷失中触碰了法律红线:两人受同伴怂恿“拉车门”盗窃;一人被诱骗至缅甸参与电信诈骗,家人倾尽积蓄才将其赎回。
作为他们的法律援助律师,宁文旎肩负双重使命:依法辩护,守护程序正义;法治教育,矫正人生航向。面对这些稚气未脱却已深陷泥沼的面孔,她“不自觉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其中一位湖北籍少年,家庭拮据,计划庭审当日便赶最便宜的班车返程。因前案超时,原定上午的开庭面临推迟。得知少年可能因此滞留产生额外开销,宁文旎积极与法官沟通。最终,法院决定提前半小时开庭。这珍贵的半小时,不仅免去了少年的经济负担,更让庄严的司法程序在严守法律底线之余,折射出人性化的柔光——法律不仅是冷硬的规尺,更应是困境中人可感知的支撑力量。
最终,三位少年在法律的宽宥和宁文旎的专业努力下,获得了不起诉或缓刑的机会,得以重返人生正轨。这段经历,彻底涤荡了宁文旎心中可能残存的“精英”心态。“律师的价值,不在于身处摩天大楼还是偏远山乡,”她深切感悟,“而在于能否真正为需要的人解决问题,守护他们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权益。”
宁文旎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眼神专注,传递着法治的温度
淬炼与启程:让微光成炬
江水汤汤,不舍昼夜。一年的西部锻炼行将结束。山城云阳的日日夜夜,已深深烙印在宁文旎的生命里。初来时的激动沉淀为更深沉的感悟,电脑里储存的不仅是案卷和工作日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成长履历——关于乡土中国的认知,关于法治落地的艰难,关于专业价值在基层的绽放,关于“老师”二字承载的责任与温情。
宁文旎律师参加东中西部青年律师协同发展暨公益法律服务沙龙活动:分享、交流、思考
长江见证了她的蜕变。这份在西部基层淬炼出的实践智慧、为民情怀和对法治中国复杂图景的深刻理解,将成为她未来执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明亮的底色。无论未来身在何方,长江畔、群山中的这一年,都将是宁文旎法治征途上永恒的坐标——那是她的初心在乡土中国深深扎根、汲取力量并蓬勃生长的起点。她深知,这束从湘江出发、在巴渝大地被点亮的法治微光,不会熄灭。她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与千千万万法律同仁一道,用专业与热忱,去点亮更多角落,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
律师简介
宁文旎 | 执业律师
宁文旎,北京德和衡(湘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中共预备党员,兼具法学和工学双重学科背景,曾成功办理多起抢劫案、电信诈骗案、帮信案、毒品案件、涉恶案件、侵犯知识产权等刑事案件,办理企业破产重整非诉业务,为国企企业合规项目保驾护航。
主要从事刑事辩护,公司治理,民商事法律事务、企业破产与重整、知识产权等相关领域业务。
主要荣誉:
1. 2023年,获评“精进杯”友谊辩论&谈判赛“最佳辩手”;
2. 2024年1月,被中国农工民主党湘潭市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优秀党员;
3. 2024年5月,获湘潭市律协“厚植家国情怀 彰显时代担当”青年律师演讲比赛优胜奖;
4.2024年8月,参加司法部、全国律协举办首批的“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被选派赴重庆市云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