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德和衡海关法论坛(第十二期·宁波站)成功举办——聚焦两用物项政策解读与法律风险防范

2025-08-11

  2025年8月8日,由北京德和衡(宁波)律师事务所、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DHH&DH管委会青工委、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投创中心)商会联合主办,宁波市鄞州区工商业联合会、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办事处指导,宁波市律师协会鄞州分会、中国银行鄞州潘火支行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二期德和衡海关法论坛——“两用物项政策解读与法律风险防范”在北京德和衡(宁波)律师事务所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德和衡(宁波)律师所伍方凌博士主持,同步开启线上直播,为进出口企业、法律界人士奉上了一场聚焦两用物项合规的专业盛宴。

  开场致辞定基调

  共话合规新使命

  活动伊始,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首席联席合伙人、宁波分所主任王超与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上海分所主任金耀发表开场致辞,为论坛奠定“合规护航企业出海”的核心基调。

  王超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德和衡律师所长期深耕涉外法律业务,尤其在海关与国际贸易领域积累了深厚专业优势,其海关业务团队由前海关监管专家及资深律师组成,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他强调,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等议题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焦点,本次论坛齐聚宁波探讨政策动态与风险防范,意义重大。

  金耀主任介绍,德和衡作为规模名列全国前位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已在全国及全球构建完善服务网络,拥有数千名律师,可提供跨境全链条法律服务。他指出,本次论坛是律所推动各地办公室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专业资源为企业赋能;同时,论坛也为青年律师搭建了学习平台,助力其快速成长。

  主旨分享干货满满

  拆解风险与应对之道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几位专家围绕两用物项政策、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展开深度分享,内容覆盖政策解读、行政处罚、刑事风险、合规实操等全链条。

  两用物项政策解读与合规体系建设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孙怡以《两用物项政策解读与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建设》为题,系统梳理了我国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她指出,2024年12月施行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整合了此前多项分散法规,2025年更是密集出台管制清单、管控名单等政策,企业需重点关注。她通过“钢管改造成炮弹”“煤气罐用于军事用途”等案例,生动阐释了两用物项“军民两用”的核心特征,并强调管制不仅涉及货物,还包括技术、服务及“再出口”等行为,甚至具有域外管辖效力。针对企业决策困境,她提出“三步决策法”:先判断货物是否在管制清单内,再核查最终用户与用途是否合规,最后关注异常交易信号(如现金支付、运输路径异常等“红旗预警”),并建议企业建立涵盖风险评估、内部审查、记录留存的合规体系。

  两用物项海关行政处罚案例评析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罗建敏律师聚焦《两用物项海关行政处罚案例评析》,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全国27起、宁波关区8起典型案例。他指出,违规情形主要集中在商品税号申报不实(如石墨制品、无人机错误归类)、成分含量申报不符(如塑料胶粘剂丙酮含量超标)、伪报出口目的地等,处罚结果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追缴等值价款。他特别提醒,不同关区处罚依据存在差异,部分案例引用《出口管制法》(罚款可达违法经营额5-10倍),部分则依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最高罚款30%货值),企业遇此类问题需结合具体情形争取从轻处理。

  两用物项走私犯罪风险防范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宋波从刑事维度分享《两用物项走私犯罪风险防范》。他列举了绕关走私、夹藏走私、伪报走私等常见方式,结合“伪报目的国”“购买他人许可证出口”等案例,解析了走私犯罪的认定标准。他强调,主观故意是定罪关键,但若企业能证明“非明知”(如对产品属性认知错误),可降低刑事风险;涉案数量(20吨或20万元为起刑点)、商品属性(是否属于管制清单)也是辩护核心。他建议企业一旦涉险,应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介入。

  圆桌论坛聚智

  共探企业合规经营之道

  论坛圆桌分享环节,由金耀律师主持,王爱芳律师、郑赟律师、朱军律师、吴天涯律师等嘉宾围绕“进出口企业涉两用物项的合规经营之道”展开讨论。

  王爱芳律师聚焦“如何认定识别两用物项”话题,提出 “三步识别法”:首先,对照管制清单、管理目录以及相关公告等文件进行初步判断;其次,细致核查产品成分并确认产品是否含管控物质;最后,存疑时可向相关部门或专业律师咨询。除此之外,王律师还强调企业深度加工产品若核心管制成分可拆移仍需合规管理。

  郑赟律师分享“如何申请两用物项许可证”话题,强调企业申请时务必如实填报,特别需要注意如实填报物项技术指标和检测报告信息、最终用户及最终用途说明,提醒企业关注特殊贸易场景的两用物项许可证要求,澄清“样品、展览品无需两用物项许可证”的误区。图片

  朱军律师围绕“如何应对两用物项海关稽查”话题,结合以往海关稽查经验分享了四个要点:第一、提醒企业可以通过现场稽查情况初步判断涉案情况是否严重;第二、建议企业遇稽查时需保持配合、避免销毁证据等违法行为;第三、重点强调企业应区分主观故意与客观失误,优先通过有效沟通证明企业可能存在“非主观故意”的情况以降低后续可能涉及的走私风险;第四、建议企业如面对涉及海关行政处罚以及走私犯罪风险,尽早请专业律师介入。

  吴天涯律师从刑事风险角度提醒,“主观明知” 是涉刑案件定罪关键,企业需警惕 “调剂” 许可证、伪报目的地等行为;涉险后可从商品属性、涉案数量价值、主观过错等方面辩护,争取从轻处理。图片

  本次论坛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操指导,为企业搭建了“政策-风险-应对”的清晰路径。活动最后,参会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第十二期“两用物项”主题德和衡海关法论坛(宁波站)圆满落幕。后续,德和衡将持续聚焦跨境贸易合规热点,为企业“安全出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支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