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护航产业 扬帆远航——德和衡集成电路产业法律论坛(第三期)圆满举办

2025-07-28

  2025年7月23日,由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德和衡研究院半导体与智能制造研究分院主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商会、复旦大学校友会集成电路行业分会、复旦大学校友会产业合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高端制造投融创新公司协办的第三期德和衡集成电路产业法律论坛“护航产业 扬帆远航”,在上海中心大厦28层德和衡(上海)律师所北京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高级权益合伙人、上海所常务副主任赵井海,联席合伙人杨莉主持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为广大企业及专业人士奉上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法律知识盛宴。

  合规协同成共识,开场致辞指方向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原副院长闵昊,以及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于小强分别发表开场致辞。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原副院长闵昊指出,集成电路是高度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兼具技术性与法律复杂性合规与保护问题日益复杂。面对出海合规、知识产权维权、原产地争议等挑战,企业与法律服务机构应加强协同。此次法律论坛所主张的问题是对集成电路产业非常重要的。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执行主任于小强则强调,律所近年高度重视产业法律服务,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海关法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题活动,并设立“德和衡研究院半导体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分院”助力企业合规发展。此外德和衡(上海)律师所在全球均有业务布局,同时落实“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一体化”的四化市场策略。服务企业、赋能产业是律所的核心目标。

  《全球半导体产业法律法规汇编》重磅发布

  在与会专家及线上观众的共同见证下,《全球半导体产业法律法规汇编》论坛正式发布。该汇编立足全球化视野,深度聚焦中国、美国、欧盟及东南亚等半导体产业核心领域,通过系统梳理各国政策法规体系、出口管制框架及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境经营“走出去”提供全流程合规指引。

  嘉宾分享干货足,拆解风险与应对

  集成电路行业海关原产地规则与法律风险

  论坛首个分享环节,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孙怡围绕“集成电路行业海关原产地规则与法律风险”展开讲解。孙怡律师深度解析半导体产业原产地规则新动向,指出行业协会"流片地"认定标准虽无强制效力,但体现海关监管趋势。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原产地作为"经济国籍"直接影响关税适用。企业应重点关注"实质性改变"标准,完善供应链文件管理,以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合规要求。

  集成电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联席合伙人邱献霖聚焦“集成电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主题。邱献霖律师系统阐述了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策略。当前行业面临三大痛点:法规滞后、保护力度不足、是维权意识薄弱。并针对这些痛点提出了多维保护策略:首先应建立以布图设计专有权为核心的保护体系,其次要重视专利布局。在实施层面,企业应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体系。

  风起再扬帆——IPO新常态下集成电路企业的机遇与策略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淼晶则带来“风起再扬帆——IPO新常态下集成电路企业的机遇与策略”主题分享,张淼晶律师指出,当前资本市场正迎来IPO政策回暖期。6月份新增受理企业达150家,其中集成电路等硬科技企业占比显著。对于拟上市企业,张律师建议关注三大要素:战略卡位精准选择适合的板块、确保技术领先性和商业化路径清晰、尽早规范运作,妥善处理股权、对赌等历史遗留问题。当前正是优质科技企业加速上市准备的窗口期。

  集成电路企业股东知情权的攻与防

  最后,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所主任金耀从“集成电路企业股东知情权的攻与防”视角切入进行演讲。金耀律师从自身丰富实务经验出发,强调法律服务不应局限于法条适用,更应融合商事思维。面对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法律问题往往涉及原产地合规、知识产权、资本运作等多个维度。德和衡集成电路产业团队致力于打造集成法律、产业与资源对接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保有“赋能发展、护航合规、解决争议”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律师应在产业生态中深度融入,与客户共成长,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对风险、稳步前行。

  圆桌论坛集智慧,聚焦难点剖风险

  茶歇后,进入圆桌论坛环节,由杨莉担任主持人,与众嘉宾围绕“集成电路企业投资运营策略”展开深度探讨。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高端制造投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建军嘉宾围绕集成电路产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宏观趋势与法律挑战展开分享,指出当前全球化格局已由传统的分工协作转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自主备份体系,强调企业应通过法律工具与合规机制构建“走出去”的防火墙,形成以国内为核心、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模块化输出的全球布局思路。

  上海复容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许蔚然围绕半导体产业的资本发展路径展开分享,指出当前行业已进入结构性出清阶段,未来并购整合和平台化趋势将加快。“硬科技”“卡脖子”“国产替代”仍是市场主线,初创企业估值理性回归,工程体系重构带来挑战与机会。在半导体与AI融合趋势下,新兴细分如光计算、二维材料等领域因具备“弯道超车”潜力而受到资本关注。

  上海复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霄翔分享了其在超高清集成电路领域的研发与运营经验,介绍公司在国产化、自主可控、军工合规、知识产权布局等方面的策略实践。同时探索海外生产与出海路径,已在中东市场和越南建立初步供应链体系。强调未来将通过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整合,推动产品国际化与体系完善。

  集微信息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鹏凯从数据与实务视角出发,分享了当前集成电路行业出海的趋势与变化。在中美技术壁垒背景下,出海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经路径。未来的核心在于“产品+人才”,高端芯片、AI应用与全球化团队协同将成为企业破局关键。同时,技术自立、产线自主与高端人才争夺也在加速构建中国芯出海的新格局。

  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权益合伙人黄意耕律师围绕“集成电路企业投资运营策略”主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提出应从宏观视角系统评估法律、金融及地缘政治等多重风险。出海不仅是供应链与市场的再布局,更是法律与战略思维的融合过程。面对全球复杂局势,企业应以“选边”之外的平衡策略应对挑战,增强自身在国际博弈中的韧性与主动权。

  互动问答击实务,出海合规解关键

  集成电路企业进出口合规风险

  在互动环节,德和衡(上海)律师所海关团队律师郑赟围绕集成电路企业就“集成电路企业进出口合规风险”作出系统分享,包括:原产地认定、税则归类不当、两用物项监管风险。近期政策信号频繁释放,原产地规则趋严、监管趋细,企业若延用旧有申报习惯易触发行政处罚甚至刑事风险。建议企业通过申请原产地预裁定、制作合规分析报告等方式提前防范错误申报,企业不能盲目依赖外方税号或货代建议,应对产品及原材料进行自主核查。于两用物项监管,郑律师特别提醒新版目录中8541税号的列入情况,并指出即便未被明列,海关仍会依据实物成分、技术参数进行实质认定。最后,在海关行政稽查启动后,企业应高度重视材料提交与陈述申辩策略,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

  三期总结展成果,法律赋能谱新篇

  在总结致辞中,德和衡(上海)律师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所主任金耀高度评价本期论坛的专业性与实务性,指出整场内容紧凑、切中要害,围绕原产地申报、知识产权、企业出海、IPO实务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集成电路企业面临的核心法律问题,回应企业关切。

  金耀律师强调,德和衡设立“德和衡研究院半导体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分院”及专业法律团队,正是为在国家战略产业背景下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法律支持。论坛虽至第三期,但“贵在恒久”,未来也将坚持产业深耕,融合进出口、知识产权、资本市场、合规等多专业力量,打造高水准、高频次的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其在全球化格局中披荆斩棘、稳健前行。

  活动最后,参会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第三期德和衡集成电路产业法律论坛落下帷幕。本次论坛聚焦集成电路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新命题,内容涵盖广泛,观点专业深入,为行业从业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未来,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将继续深耕产业法律服务,持续输出专业价值,助力集成电路产业扬帆出海、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