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银行多地分支机构推出了“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消息一出,随即引发关注。
LABUBU是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这个长着锯齿状尖牙、尖耳朵,有着“丑萌”外表的搪胶毛绒玩偶,如今已成为潮玩市场名副其实的“顶流”,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娃难求”的抢购热潮。
LABUBU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据媒体报道,某银行在陕西西安、广东深圳、河北石家庄等地的部分支行都在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
购买LABUBU的另类路径
LABUBU是泡泡玛特旗下核心IP,其盲盒产品在线上线下均引发抢购潮。4月底,泡泡玛特LABUBU3.0系列正式开启线下发售。
《法治周末》记者在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看到,常规款LABUBU搪胶毛绒盲盒官方售价为99元/抽,特别品牌联名款价格为159元/抽。LABUBU搪胶系列公仔官方售价在399元至1299元不等——截至记者发稿,官方渠道的该系列所有产品均显示为售罄状态。
在二手市场,LABUBU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原价594元的整盒3.0盲盒,飙涨至1800元;原价99元的3.0搪胶盲盒,价格区间达200元至500元不等;隐藏款“本我”的价格则在2500元左右。
尽管官方渠道的LABUBU处于缺货状态,但某银行似乎开辟了购买LABUBU的另类路径。
该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营销活动,客户新开户并存入5万元定期存款(3至6个月起),即可获赠1.0或2.0版本的LABUBU盲盒;若同步办理信用卡则可获赠升级为3.0版本的LABUBU盲盒。这种营销方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客户。
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网友发帖称,以5万元存款来免费获得盲盒,太划算了。还有网友称,自己上午去某银行一直排队到中午,就是为了开通储蓄卡与信用卡获赠LABUBU。“从没在银行里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该网友感慨道。
据媒体报道,某银行方面称,上述营销活动是部分分行推出的新开户回馈活动,参与即有机会获得LABUBU。本次活动针对年轻潮流客群,是探索“金融+国潮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旨在为客户打造有趣、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体系。
6月17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网点。在北京,某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没有开展此活动”。石家庄,某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则称,该活动目前已结束,礼品全部发完,且属于银行员工个人发起的活动。目前,客户新开户并存入5万元定期存款(3个月至6个月起),即可获赠一辆山地车。当记者询问山地车对应的市场价格时,工作人员表示,山地车是厂商直接运过来的,自己不清楚价格。
记者通过某银行APP查询了该行目前的存款利率:存期3个月,年化利率为1%;存期6个月,年化利率为1.2%;存期1年,年化利率为1.3%。
“变相返利”有违相关规定
随着存款利率下行,银行揽储压力增大,各类“花式”揽储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监管机构多次出台文件,明令禁止银行借助高息揽储、赠送实物或代金券等竞争性手段来吸纳存款。此前,已有部分银行因触犯相关规定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但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
早在2018年,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以下简称原银保监会)会联合央行发布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采取以下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其中包括“违规返利吸存,即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新金融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常务副主任陈燕红认为,当前金融监管对银行揽储行为的规制核心在于“禁止变相高息揽储”。2018年,原银保监会与央行通知明确禁止“通过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其本质是防止银行以非利率手段抬高存款成本、扰乱市场秩序。
那么,某银行赠送LABUBU盲盒是否触及“违规返利吸存”红线?《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向记者表示,他认为,某银行此举明确违反监管规定,直接构成“存款与实物对价”关系,属于变相返利。
陈燕红进一步分析,某银行推出的“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若盲盒市场价值(如官方特别品牌联名款售价159元)与存款利息(5万元3个月定期利息125元)叠加后,实际年化成本(2.27%)超过同类存款市场利率(1%至1.5%),即构成违规。
据媒体报道,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如有上述情况,当地监管要求相关产品须立即暂停发售,宣传展示物料同步清理下架,并且存量业务应于今年年底前有序退出。
陈燕红表示,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最新通知进一步细化,明确“禁止赠送实物礼品揽储”,并要求存量业务限期退出。盲盒作为具有收藏溢价的潮玩,其价值已超出普通礼品范畴。监管部门认定其属于“不正当利益输送”,要求立即暂停活动,体现了“行为定性+整改落地”的监管逻辑。
“判断合规性需关注三点:赠品价值与存款成本的叠加是否突破利率上限、行为是否以‘积分兑换’等名义变相实施、行为与监管政策要求是否存在差异。”陈燕红说。
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与严格监管
2020年1月,原银保监会网站披露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临海农商银行杜桥支行违规吸收存款。原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其罚款人民币25万元。
同年6月3日,原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指出,浙江泰隆银行嘉兴桐乡洲泉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与浙江禾城农商行存在违规返利吸存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对两家银行均处以25万元的罚款。
银行无疑应该确保营销活动合法合规,同时,揽储压力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那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与严格监管?
陈燕红表示,平衡的核心在于遵循三大法律原则。一是比例原则,即监管措施需与违规危害程度匹配,如低价值赠品适度放宽,高价值潮玩严格禁止;二是透明原则,银行需披露赠品获取条件及价值评估依据,避免“隐性捆绑”;三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无论以“积分”还是“权益”名义,只要实质是“存款换实物”就纳入监管范围。为创新揽客手段,银行可通过服务升级替代礼品竞争,如为老年客户优化线上服务,或设计差异化产品,如“绿色存款”“阶梯利率存款”,还可将存款业务与乡村振兴等政策结合,使其既符合监管导向又提升竞争力。此外,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可以双重发力,行业协会可制定合规揽储指引,监管部门可建立“创新报备制度”,形成协同机制。
苟博程表示,对于银行而言,可明确礼品金额上限,单次赠品价值不超过存款利息的10%。另外,还可考虑建立“创新沙盒”,允许测试合规营销工具(如数字藏品积分)。
来源:法治周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