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由德和衡研究院、德和衡争议解决业务中心、德和衡大湾区法律适用研究院、德和衡研究院大湾区分院联合主办,德和衡(深圳)商事争议诉讼部、建工房地产争议解决部、争议解决业务部承办的“大湾区争议解决——疑难案例成功经验分享及研讨会”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成功举办。会议聚焦大湾区商事、金融、建设工程等领域的争议解决难点,八位资深律师结合真实案例,从多维度展开深度剖析,并邀请八位点评嘉宾犀利点评,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线上三千余名观众提供了兼具理论与实务价值的策略参考。
本次活动由德和衡大湾区法律适用研究院副秘书长吴乐芸主持。德和衡管理合伙人、德和衡(深圳)所主任温贵和及大湾区法律适用研究院院长李溶江分别致开场辞,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案例经验共享,推动大湾区争议解决实务的创新与协作,助力法律从业者突破复杂案件中的难点与瓶颈。
德和衡(深圳)高级权益合伙人、建工房地产争议解决部主任潘峰以“BT模式政府工程债权追偿路径”为题,结合某市政工程案例,详解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BT模式)中工程款拖欠的常见风险。德和衡(广州)管委会主任韩纬武在点评中补充,此案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然而,如何开辟一条普遍适用的道路,我们仍需不断探索。
德和衡高级权益合伙人王晓则从某银行与北京公司、上海公司、第三人公司纠纷案切入,提出金融争议解决的“六把钥匙”方法论。德和衡(长沙)所主任段启俊在点评中肯定了这一思路,对汇报细节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德和衡(深圳)高级权益合伙人、争议解决业务部主任王佳斌聚焦两个案例,对公司董事在企业清算和破产过程中的责任探析,对公司董事在企业清算和破产过程中的责任进行探析。德和衡(福州)所主任陈锴表示,此次分享深入比较新旧公司法,详细探讨了新《公司法》背景下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的责任衔接。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常务副主任李长军以一起房地产烂尾项目纠纷为引,提出“基于人性洞察的执行策略”。他从人性洞察的角度,换位思考执行法官需求,争取实现效益最大化。德和衡(南昌)副主任廖飞在点评中补充,执行案件需“刚柔并济”,既要强化法律威慑,也要为对手保留谈判空间,做到合作共赢。
德和衡(深圳)商事争议诉讼部主任曾强以耗时六年的土地合作开发系列纠纷为例,还原了五起关联案件的“攻防战”。面对被告多线阻击引发回款困境,团队不断调整策略多线并进,最终实现全额回款。德和衡(湘潭)首席合伙人文永康点评称,做案件要有战略思维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目标为导向,穷尽法律取得理想的结果。
德和衡(上海)高级权益合伙人赵宝龙则以“148套房屋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为样本,探讨程序失权下的救济路径,即“案外人实体异议程序失权,可以尝试从程序法角度,通过行为异议寻得程序救济”。德和衡(香港)所主任张毅指出,此类案件需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案件进展和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诉讼策略。
德和衡(济南)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部主任王斌结合某国企股权投资纠纷案,揭示了股权对赌回购条款中隐藏的风险,提出条款设计建议。德和衡(厦门)所主任陈少毅强调,需警惕对赌条款与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冲突,避免合规风险。
德和衡研究院大湾区分院副秘书长许惠茹分享了团队代理的某EPC总承包合同争议案,面对索赔金额巨大的压力和常规应诉面临的困境,巧妙重新确定法律关系,洞察法官心理,最终胜诉。许惠茹表示,真正的胜诉,始于对案件本质的重新定义。德和衡(南宁)合规主任黄健在点评中提到,该案件是一个典型的争议解决案例,从案件本质入手,从法律关系上找准落点扭转局势,为同类案件给予了深刻启示。
会议最后,德和衡争议解决业务中心总监孙晶及德和衡研究院执行院长江波作总结致辞,孙晶主任对八个案例进行总结,提出对“好律师”和“好案件”的见解;江波院长表示,此次研讨会通过“案例解剖+策略提炼”的模式,为复杂争议解决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框架。未来,德和衡将持续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法律实务协作,助力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