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管理办法(试行)》,并决定于2025年1月26日开始实施。这是继2020年12月2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0〕54号)中规定的“零关税”目录清单后应对即将开始的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54号文“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单规定,“进口2吨<空载重量≤15吨的飞机及其他航空器,以及空载重量>45吨飞机及其他航空器享有“零关税”政策”,也就是说54号文和即将实施的政策管理办法的规定,一定空载吨位区间的进口商务飞机将享受零关税政策,借以吸引符合政策的国际商务飞机加快到海南自贸港注册登记和运营。然而,看上去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具有强大的落地执行能力。目前,北京商务航空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小范围闭门会议讨论和全球自贸港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1]。
最新数据显示[2],2023年全球交付的商务机中,83%集中在15-45吨区间,其中25-45吨大型商务机贡献了72%的交易额。这个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定义为“高价值密度区”的重量段,正成为检验离岸自贸港制度含金量的试金石。目前全球商务机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空载重量15-45吨的黄金区间,暗潮涌动。
一、 飞机空载在15-45吨区间的战略价值解码
全球商务机市场呈现典型的"哑铃型"结构:空载15-25吨中型商务飞机(例如湾流G280、达索猎鹰2000LXS),单机价值2500-4000万美元,占同期商务飞机交付量的45%。空载 25-45吨大型商务飞机(例如环球7500、G650ER、ACJ320neo),单机价值6000万-1.2亿美元,垄断国际商务飞机市场75%份额。空载超45吨以上超大型商务飞机(例如波音BBJ、空客ACJ),仅占同期商务飞机交易市场的3%份额,但单机价值超3亿美元。相应的对比海南自贸港上述商务飞机进口免税政策,海南自贸港现行鼓励进口商务飞机免税清单则是以空载15吨以下或45吨以上为标准,这将导致存在三个重大缺憾:1.错失中型商务机在海南自贸港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目前空载15-25吨机型在中国市场年增长率达18%,由于不能享受进口免税政策,其关税成本使海南自贸港错失200架/年的潜在交易进口的预期。2.高端商务机市场由于也不能享受前述免税进口政策,进一步导致高端商务机市场在中国持续失衡。例如,庞巴迪环球7500(空载重量为28吨左右)等旗舰机型只能流向开曼等离岸天堂地区。据初步测算,每年将流失超30亿美元商务飞机资产登记业务以及相应的交易市场规模。3.无法形成积极有效的商务机高价值产业链。基于商务机进口注册和运营管理而产生的商务飞机的维修保养和托管服务等可持续性高增值业务,因为现行免税政策的自我限制,导致无法吸引上述高端商务机机型免税进口注册和运营,因而难以形成商务飞机维修、托管服务带来的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据测算,我国目前飞机维修的MRO产值较新加坡差距达47倍,新加坡就是国际自贸港机制。
二、 海南自贸港的飞机进口免税政策应当构建动态参数模型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商务机免税标准应当按照动态适配市场演进。迪拜自贸区采用“双轨制”即30吨以下享5%增值税优惠,30吨以上叠加15%关税豁免。爱尔兰香农自贸区首创“价值-重量系数”,每吨价值超200万美元的机型自动纳入优惠清单。开曼群岛实施“功能豁免”,将机舱布局(19座以下)、航程(超8000海里)等运营指标纳入认证体系 。
前述国际自贸港和国际离岸中心的做法对海南自贸港的启示。1. 建立动态参数模型:将免税标准扩展至15-45吨全区间,可以考虑设置阶梯式、分段式系列优惠组合。例如:空载飞机在15-25吨关税归零,空载飞机在25-45吨增值税减半等等。2. 引入复合型认证标准:融合最大航程(≥5000海里)、客舱容积(≥40m³)、着陆性能(短距起降)等技术指标。3.创设“海南商务机指数”:联合国际商务机制造商,例如湾流、庞巴迪、达索、德事隆航空等国际商务机制造公司,发布亚太地区定制化机型认证体系。
三、 用飞机资产重量区间撬动全球飞机资产版图重构和创新发展思路
调整商务飞机技术参数绝非简单数字游戏,而是重构商务机产业规则的战略支点。1.创新商务飞机资产注册登记。对15-45吨机型开放“双注册”制度,允许境外注册飞机同步获得中国海南自贸港登记注册号。在注册登记基础上,试点“飞机资产吨位证券化”:将飞机吨位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凭证,吸引主权基金参与交易。2.商务机产业服务链价值重构。可以考虑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设立15-25吨中型商务机专属保税维修MRO中心,面向全球商务机市场提供24小时快速通关服务。在海口江东新区建设45吨级以上超大型机改装中心,对标德国汉莎Technik的客改货能力,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服务。在海南岛建设大型保税飞机航材储备交易中心。3.数字治理突破。开发“飞机资产吨位-价值区块链账本”,实时追踪空载在15-45吨区间的飞机资产流动信息,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4、建立亚太首个商务机吨位期货交易市场,对冲机型迭代带来的资产贬值风险。5、构建商务机市场的ESG体制体系规则。6、通过商务机吨位标准输出,可以主导制定RCEP框架下的商务机贸易、服务新规则。
根据霍尼韦尔公司预测[3],到2030年亚太地区15-45吨商务机存量将突破1500架,这意味着即将形成近万亿级航空服务市场。海南国际自贸港若能精准卡位商务机重量区间,适时调整政策措施,则保守预测可吸引300架境外注册飞机回流注册落户,并催生80亿美元/年的登记服务产值,并进一步带动MRO、航材保税贸易等关联产业,在海南形成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以参与国际竞争为主要使命与任务。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措施和立法修订,其主要对标应当是国际自贸港先行者,并确保海南自贸港后来居上保持国际竞争优势,而不是对比国内其他地区或城市或者对比海南省过去的政策措施。这一点应当成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以发展国际商务飞机进口免税为端口,通过吸引国际商务飞机注册登记、交易、航材保税、MRO维修、飞机托管与服务、飞机租赁将使得商务飞机产业链完善延伸,培育打造千亿级的航空经济发展引擎。同时,国际商务飞机产业落地和发展必将在外资企业引进、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贸易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大半径的价值提升。商务飞机进口优惠措施涉及海南自贸港的立法保障、产业发展综合保障、司法保障、国际化服务品质保障等,是一项体系化的改革开放措施。重点应当考虑在海南自贸港单独制定SPV公司专项法律、数字资产、数字经济与交易的基本保障法律、外汇进出自由的保障法律、海南自贸港开展国际仲裁的基本规则法律等等。
海南自贸港建设不应该是全面、全部的追赶发展模式,在局部领域或新兴业务领域可以率先建立新规则,抢占制高点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模式。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AI智能科技领域,海南自贸港更应该加快布局,大胆尝试,创造首发优势,实现追赶与率先创新并举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
注释
[1]北京商务航空协会于2025年2月9日在协会公众号发表《“擦肩而过”?15-45吨“黄金级”商务飞机与海南自贸港免税政策》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https://mp.weixin.qq.com/s/wTez6veb_qk4qp_eh_uInA,2025年2月17日访问。
[2]数据来源: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2023年年度交付报告《2023 Year-End-Report》by General Aviation Aircrafts Shipment Report 制造商市场公开数据。
[3]数据来源:GLOBAL BUSINESS AVIATION OUTLOOK 2024 BY HONEYWELL。